机械工程材料
    主页 > 期刊导读 >

甘谷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可以稳定农业生态平衡、在缓解资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降低养殖成本,在缓解人畜争粮矛盾,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农作物秸秆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现象不断凸显,秸秆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

甘谷县地处渭河上游,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东西横贯全县。渭河两岸地势平坦地区以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为主,南北两山区以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主。全县农作物秸秆产量较大、分布较广,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据统计,甘谷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12.17万亩,常见饲用秸秆主要有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7.13万亩,产量7.47万t,小麦种植面积33.07万亩,产量7.19万t。根据农作物草谷比等方法进行计算,农作物秸秆资源理论产量达16万t,可利用潜力大。

甘谷县为生猪养殖大县,畜禽养殖以生猪为主,草食畜牧业较少,2020年全县大牲畜存栏为48 745头,出栏15 049头,其中肉牛存栏22 805头,出栏6 261头,奶牛存栏1 295头,出栏90头,羊存栏24 645只,出栏8 698只,因此对秸秆饲料的利用较少。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秸秆的焚烧利用量逐渐降低,而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的增加,导致随意抛弃和违规焚烧等现象越来越严重。

2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渭河水系及各支流长期切割,导致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山多川少,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收割,农作物及其秸秆主要依靠人工收获。近年来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年轻劳动力减少,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相对增加,导致农作物秸秆被随意抛弃和违规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尽管相关部门已出台很多管理措施,但农户对焚烧秸秆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效果并不明显,偷偷焚烧的现象一直存在。

2.2 饲料化程度低

甘谷县以生猪养殖为主,草食动物养殖较少,并且养殖场规模较小,且大多数采用自种自收的方式进行利用。对于较大养殖场(户),由于甘谷县饲草料加工企业较少,短缺的饲草料也从周边其他县(区)购买,增加了运输成本。由于本县缺乏秸秆收购、加工企业,导致秸秆交易缺乏市场。农户对于过剩的秸秆不知道如何处理,又缺乏资源化利用的相关知识,只能通过焚烧还田,这种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且导致土壤病菌滋生,使土地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

2.3 资金投入力度不大

要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农户需购置相应的机械设备和掌握一定的技术,而昂贵的机械设备和匮乏的技术知识限制了农户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同时,由于地形制约,农作物种植面积分散,没有集中连片种植,使得秸秆生产分布较分散,不利于秸秆的收集。同时,相关部门对农作物秸秆的使用不够重视,缺少扶持政策的支持,没有形成产业链和农作物秸秆深加工企业,没有形成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

3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3.1 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

甘谷县草食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牛、羊肉的消费呈明显上升趋势,草食畜发展有广阔的前景,因此可以通过增加饲养量的方式来提高秸秆饲料资源的利用。近年来,甘谷县积极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扩大县域内草食畜养殖量,通过发放草食畜养殖贷款,鼓励农户进行草食畜养殖和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已惠及全县200余户养殖户;通过实施草食畜牧业助推项目,示范带动更多农户进行草食畜养殖;通过开展养殖技术培训、观摩规模养殖场等方式方法,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

3.2 普及现代化机械

甘谷县地势山多川少,且秸秆类农作物主要种植在山区,因此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结合畜牧业发展实际,甘谷县于2018年组织10个草食畜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了草牧业发展助推产业扶贫项目。通过项目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广现代化机械设施,提高养殖效率。该项目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共计投资420万元(其中财政扶持280万元),扶持养殖户购置农用四轮拖拉机、三轮车、小型秸秆收割机、秸秆揉丝机、打包机等适宜的机械设备52台(套),提高了秸秆饲料的收割、加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建设饲草料棚5 000 m2,极大地改善了养殖场的养殖条件。鼓励养殖户和周边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等方式,开展集中连片种植,扩大种植面积,便于机械进行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