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重归低迷?
工程机械行业对智能化已形成共识,并且认知比较彻底。除了设备自身对人力的替代,无人驾驶和智能化生产也已成为工程机械企业发展的方向。其中,近两年逐渐涌现的无人驾驶施工,在2021年有了更大进展。
需求侧的变化以外,供给侧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这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节约成本,进而提升竞争力。
新篇章
有了产品力的支撑,三一重工前11月挖掘机海外销量突破2万台,在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欧美发达国家销量的平均增速超过500%。徐工轮式起重机前7月出口量同比增长51%,对欧美澳高端市场出口则同比大增150%以上。柳工前三季度海外整体销量也同比增长70%,欧洲地区整体销量甚至达到120%的同比增速。
作者 | 张贺
新变化
截至2021H1,三一重工累计推出26款电动化产品,其电动搅拌车、自卸车、牵引车等产品已在20多个城市推广试用。三一集团第一座智能换电站也于11月正式亮相,不到5分钟可自动完成换电任务。中联重科则曾在半年报披露,已开展近30款新能源产品研发,其中16款产品已完成下线。柳工电动装载机、混凝土设备也于7月实现批量交付。
伴随着行业的高景气,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恒立液压等龙头企业,2021Q1业绩全部实现翻倍增长,股价也纷纷在2021年年初创出新高。
2021年4月,我国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速仅有2.52%,并且在此后的7个月连续负增长,国内销量同比更是八连降。而且这种下降势头,不仅没有在“金九银十”得到缓解,反而变本加厉。11月,我国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速为-36.6%,2021年最低,连续两个月降幅在30%以上。
上一轮挖掘机曾持续低迷5年之久(2011-2015年),这一次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挖掘机龙头三一重工归母净利润也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2021Q2和Q3分别同比下降28.56%和35.31%。其股价也自2月开始持续走低,11月19日一度跌至21.41元/股,较2021年高点下跌近60%。
正如三一重工在“上证e互动”平台的回复,“工程机械行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投资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宏观政策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变化对下游客户需求造成影响”。在充分享受上年疫情下,宏观经济刺激的红利之后,2021年工程机械饱尝周期低迷之殇。
9月,三一桩机北京工厂入选了世界经济论坛新一期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成为全球重工行业首家获认证的“灯塔工厂”。在此前的4月,中联重科启动了“面向未来·引领30年”管理咨询项目,携手埃森哲,致力于打造“灯塔工厂”和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样本。徐工机械则拥有19个江苏示范智能车间、2个江苏省智能工厂,是行业唯一系统性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的企业。
不过,此时高光时刻戛然而止。如下图所示,此后形势急转直下。甚至股价的表现更为超前,三一重工、恒立液压两大龙头在2021年1月下旬就已露疲态。
在国内挖掘机销量八连降的同时,我国挖掘机出口数据却极为亮眼。
不过在周期之外,一些新变化却按照既有的节奏在进行,未来的机会可能正在此处。
事实上,无论怎样的新变化,工程机械都很难跳出周期的“魔爪”。只是周期长短、受周期影响的大小不同罢了。
但2016年以来挖掘机销量的变化,虽然仍与基建+地产投资密切相关,但已出现一定独立性。
除此之外,本土企业在盾构机领域也有不小突破。中铁装备出口欧洲超大直径(12.2米)土压平衡盾构机顺利通过在线验收;中交天和自主研发、中国首台出口海外超大直径盾构机则在10月完成孟加拉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海外超大直径盾构市场的垄断。
阅读所需约9分钟
智能化
“双碳”目标驱动A股新能源车板块一路北上,不仅造就了“宁王”,还催生了更多千亿市值公司。
近几年,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机器代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方面将增加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另一方面设备的智能化也越发重要。前者带来了需求增量,后者则决定了增量的大小以及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