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
    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议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企业导师在机械工程专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指出,要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是关键,应充分发挥人才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流砥柱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就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1]。山东高校应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把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动力纳入人才培养工作中,改革传统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地方。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机械工程学科的导师特别是企业导师应明确职责,积极调动研究生对科研与实践的能动性,打造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实现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协同高校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的关键。近年来,国内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逐渐出现了校内导师加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密切配合,携手促进导师队伍建设。

企业导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理论素养,汲取校内导师的育人经验,提高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担负起指导研究生的重担,协调好企业生产、技术研发与研究生培养之间的关系,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校内导师理论学术水平高、科研功底深厚,但相对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这不利于研究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企业导师可以充分发挥其工作环境优势,邀请高校导师到企业交流学习,让导师了解机械行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以及最新技术发展现状,提高校内导师实践教学能力。建立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沟通机制,定期沟通研究生状况,规划学生培养方式,共同促进研究生的发展。

二、协同高校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够承担技术研发或生产管理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1.主动参与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是培养研究生的“土壤”,在尊重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为高校从供给侧角度改革和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比如按照工程实践要求将机械行业常用分析软件、最新技术标准与规范、专业设备、主营机械产品的研发流程等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或增设新的课程,实现《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文件所指出的“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四链贯通”。企业导师联合高校聘请机械行业内成功企业家、知名专家、高级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主题讲座,甚至深入课堂讲授学科导论,使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深入了解我国正逐步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正逐步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激发研究生的爱国情怀和科研热情,培养研究生的基本职业素质。

2.加强实践教学,做好校内外实践衔接

“新旧动能转换”需要高校向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素质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在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两方面,因此,应加大课程实验性实践课程的设置。企业导师作为企业与高校联系的纽带,发挥企业优势为高校提供一定的实验设备与实验条件,协同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机械制造方面的实践背景[2]。

3.制定多元化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

企业导师可为研究生选题提供具有明确职业信息、实用价值的素材。研究生结合自身工程实践项目进行选题,并将项目中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主要内容。专业学位论文可以采用工程设计、调研报告、技术改造方案、工程伦理等多种论文形式,并体现出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

三、在校外实践中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企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研究生由学术型向应用型人才方向转变的重要途径,是研究生扩充实践经验、获取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企业导师作为研究生企业实践的第一负责人,在研究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